跳到主要內容

「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所謂「人生勝利組」,都是精心準備的結果"。相當適合用來鼓勵現階段的我,因此抄起來貼在牆上。

不要忘記自己下這個決定的初衷:我要在這段時間裡盡情成長,累積能量,朝目標前進。

11月是面試期,幾乎每週都有一場面試,我總共投4間,以面試完兩間,一間落選,還有一間等下週公布。到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心態算滿快調整到冷靜的狀態。選上了就是按照計畫前進,並準備下一步;落選了也還有其他條路可行,接著準備下一步。重要的是說好的那些知識的累積、能力的累積以及體會。希望我不要因為焦慮又浪費了時間。

從五月離職,六月出國,七月參加國考,八月開始接案,九月、十月跟好久不見的朋友們聚會、去玩,也開始寫書法、跳舞,細細數來我的生活相當充實而幸福。可能我骨子裡有勞碌命的基因,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自己沒有被關在公司裡、沒有被工作追著跑而焦慮(這是病)。現在的我已經可以很坦然接受"慢步調也是日常",生活最多的時間就是自己相處,這也是只有現在這個階段才擁有的。好好珍惜。

忽然瞭解生活就是如何安排每一天都過得開心。

--------------------------------------------------------------

應該是11月初(?)和哲瑋又重啟交談,他提到希望找個時間聚聚純聊天。
其實我沒有討厭他,也沒有眷戀、沒有逃避,是什麼情緒都沒有。只是覺得結束的感情之後最好的相處關係就是遠遠的關心。我原本就是很容易多想有太多顧慮的人,但事實其實沒那麼複雜,就算複雜又與我何干。不如順其自然,也許就會走到適合的位置。

愛情最美的是捉摸不定的關係嗎?但我很執著清楚的答案(沒想到我超執著)。看<俠盜聯盟>裡舒淇勾引富豪的橋段,稍微明白想像空間的美好。
但我不會 我的個性也沒辦法,我就是一意孤行這樣才能覺得舒坦,也許有一天會遇見接受我的人。
所以 為了不給自己心理添麻煩,就放膽去做吧,真的不行對方總是會開口的吧。
然後我決定不再問自己喜歡對方的程度,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二選一,而是有許許多多可能。沒有所謂想清楚,只有原則問題。

-------------------------------------------------------------

由於天氣轉涼,最近將存活下來的植物們重新整理,也忍不住手滑添購了新盆友,小花園又逐漸生意盎然了。下午逛花市,發現今年多肉植物有降價趨勢,藍豆120、小松綠120、桃之卵120(!!)。最後帶藍豆回家,我決定再給自己一次和他相處的機會。

雖然120元,但我的2.5吋盆竟然放不下,分成了兩株(竟然可以種兩盆)。粉粉的葉子好美,真期待他吃飽肥胖圓滾滾的模樣。

我現在寂寞,是的。但我不討厭這樣有點藍的狀態,這讓我更用心關注我自己的成長,希望我可以順利朝目標前進。


ps.文摘網址: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522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QQ掃除者

QQ掃除者 晚上看了漫畫<QQ掃除者>以及其續篇<Queen Quality>。在說人因為忌妒、怨恨、自卑、邪惡等等的惡意,凝聚成為蟲子(惡意的具象化)反過來侵蝕人的心靈。主角家族可以進入每個人的"心門",掃除惡念。而每天的修行就是貫徹打掃,以培養堅定的意志。

成癮

我喜歡故事,很容易就入戲。 用影像方式陳述的故事,很快抓住注意力,只要劇情對味往往只看5-10分鐘,就會讓我加入追劇行列。而以文字陳述故事,需要一點耐心,但他給予的想像空間無限,在字裡行間可以自行腦補背景、角色、裝束,人物的動作、情緒、語氣。因為太生動了反而對劇情類型的接受度很高。 這次連假就泡在讓人無限想像的故事堆裡了。幾乎可以用廢寢忘食來形容。 浸在故事情,我好像變成透明沒有知覺,意識隨著劇情起伏,直到不得不睡了。醒了,還要提醒我是實際存在的我。滿科幻的感受。 像這樣忘我做一件事情,在大學期間也發生過,就是FB遊戲盛行的時候,玩寶石方塊、俄羅斯方塊。遊戲規則很簡單,考驗反應力,再加上同儕效應,很快就成癮了。 國中玩的爆爆王,也是如此。 國小迷神奇寶貝,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若有朝一日也能收集喜歡的神奇寶貝該有多好,時至今日手機遊戲Pokemon GO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瘋迷全球。在路上隨機遇見野生神奇寶貝,丟寶貝球收服;特別款的神奇寶貝要在特別時刻及地點取得,大大取悅了小時候的夢想。但我認為如果能增加與精靈間的互動,例如:可以摸神奇寶貝、跟它玩並在玩的過程中提升經驗值這類,又或者是在抓野生神奇寶貝時可以派自己的神奇寶貝去戰鬥。滿足玩家的參與感、及神奇寶貝的價值回饋,更能形成持久的支持度。 對於事情的著迷可以大約分成兩種:一種是激情式的,另一種屬於執著式。上述遊戲、故事,對我而言都屬於激情式的著迷,來得快去得也快,並不容易在腦中形成印象。但若是好的故事,就能形成長期的追蹤與懷念。 為了特定目的而自發性堅持完成,就屬於執著式。讀書、做作品、工作都屬之。我小時候喜歡上學,喜歡上課也喜歡課本,對於新的事情都想去了解,只是怕來不及吸收太多資訊,但從來沒有不喜歡。 大學讀設計系,偏重在繪圖技巧、建模、模型製作,訓練觀察及思考能力。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讀設計不讀書,我覺得這根本是兩件事,思考跟閱讀絕對有關係。但因為閱讀不列入成績項目,我也懶惰就真的沒有太注重這一塊。就在渾渾噩噩中畢業。 進入職場才逐漸明白,大學裡學的東西重要在哪裡,也建立一個技巧:面對不了解的事情,首先找出因果關係、以及重要性。進而可以判斷做事原則,建立要點、工作程序。 回顧從小到大的脈絡,我相當喜歡"新的"、"未知的"事物。在剛接觸的

開學的小心得

從暑期課程、雲科工作營到開學競圖這一系列活動,是一個讓學生竹不了解所選修的領域、進入狀況的準備。 對於數位設計而言,數位工具的邏輯是必然重要的,所以對於各種工具的運用與熟悉,才能進一步了解其背後的運作關係。因此在暑期課程,與工作營我們大量、快速地學習各種工具,增加眼界及看法。 雲科工作營的活動主題是圍繞"數位"運行,而有以下課程: 視覺演算 :造型規則與型態演變 數位生態與人機互動 : 摺紙結構 虛擬實境無人機(VR) : 視覺輔助設計 :大數據收集與分析應用 黏滯成形 : 探討機器手臂的可能性 IoT物聯網: 感覺偏向工業設計範疇,穿戴式設計或是智慧建築 用在地材料思考數位構築的型態與可能性 所以以竹子的案例而言,單元及排列方式可以讚作數位規劃,而材料特性則為開放性的變因 目前為止我認為數位的概念可以歸類為以下幾點: 由電腦處理大量重複的工作 只要可以被公式化都可以交由電腦完成 可以處理亂數隨機生成的型態、或是自由型態 設計方法是數位設計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