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7的文章

未來的可能

我想起我第一次聽歌手的現場演唱會那一天瘋狂落淚。 在高雄一個秋天的夜晚,舊倉庫改建的室內會場,舞台的播音效果很棒,歌手唱功非常好,從第一首歌的前奏開始我無法忍耐的瘋狂落淚,一方面擔心鼻涕的問題、一方面極盡努力不要被旁邊的人發現。(雖然 當然被發現了) 我分析自己情緒激動的原因,應該是忽然發現:原來可以有這麼熱情的生活啊...那我都在做什麼呢...。 長時間處在同樣的環境裡,視野就會變得狹小,我好像就只有A或B兩種選擇.. 然而選擇那一種都覺得不對。 但是當接觸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領域或者接觸新的事,才能打開自己的想法,看見不同的選擇。我覺得自己正處在這樣摸索的階段。 對於表達"自己"還是會沒有信心(真的太嚴重了...),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話,我應該也沒問題吧。我大學就讀工業設計系,之後在建築師事務所上班,因為我覺得自己對於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感興趣,從事室內設計、送審、裝修工程。也就是說有關建築物內部的事情都由我們負責,設計規劃、到工程監造。 但我不滿足目前這樣小小的生活範圍,我希望能看看這個產業的其他可能性。因此我最近開始著手進修方面。想說能夠進入學校研究所、對於產業前端的動態能有更多的了解。 與其他人交流應該是相當自然的能力,但我很久沒用所以變得生疏,但沒關係、多多練習總是沒問題的~

國小同學會

小學同學會在超越預期的興奮情緒下結束,這次參加同學八位,而我們的line群組也逐漸壯大中,滿期待下一次聚會還會再見到誰呢?! 自國小畢業後到現在15年了呢,忽然要見面,在等候區看著剛開門走進來的那一位,一瞬間腦中自動跳出這個人是誰,跟記憶中好像...變高了!?變瘦了?!頭髮變長了?!感覺很成熟?!! 其實大家的樣子變化沒有想像中大,都還是能捕捉到小時候影子;而聽著大家很不一樣的經歷,都過得不錯,也認真的生活。覺得很欣慰.....不是一個很好的用詞,但我的意思大概是同理的意思,因為在職場上真正要遇到跟自己差不多年齡的人很少,總覺得能了解其他人的近況多少有安慰以及同理的心情。 一方面。也見識到不同選擇的生活、不同的工作面向,覺得自己也莫名感染了積極正向的能量,這大概是我這次聚會最大的收穫。 原來其實一度擔心 小時候沒有太多交流 這樣見面真的好嗎? 可能會沒有關於對方的共同記憶而覺得尷尬。關於這點還是稍微有,不過並不是太重要的影響;反而因為跟曾經認識的一群人交流,會有一種熟悉感的親切感,覺得很好。 筆記- 庭瑜 數位時代 財經類 媒體編輯 孟花 花蓮省立醫院 醫檢科 林肥 越南鞋子工廠 簡潔 石油開採相關 資訊系統建構 體制外國小學童學習平台建立 鱒魚 咖啡業務 自創品牌-朝聖者咖啡pilgrim coffee roster 賣碗 建功國小 代課老師 溫馨 語言治療師 桃園

<模犯生>心得 (2017.8上映)

"學生因為能力不足學不會怎麼辦?" 想辦法讓她用最快的方式知道答案。 "妳已經第一名了還想要怎樣?" 透過監考老師對琳(主角)的一句話,可以看出主角的心態。 對她來說成績、答案輕而易舉,她的朋友、也是她的第一位學生,經過她的指導 但面對一模一樣的考題卻還是答不出來,這樣的挫折感我想是她在那場考試裡最大的焦慮,情急之下做了第一次作弊行為--將寫了答案的橡皮擦遞給對方。 可能同學的感謝給了她成就感,也因為得知學校也是變相用不正當的方式跟學生家長們收錢。正義感使然,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人,因為嚮往她的父親,希望能成為"琳老師"。 當其他同學都為了成績煩惱的時候,她的挑戰是如何善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同學。她總是能很快就找到變通的方法,其實可能也有基於實驗心態,想了解自己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就這樣同學們的成績提升、她也賺得一筆收入,成就感來的很快,但命運終究還是讓事情曝光了。 在與校長對談的場景裡,琳說 "她是用自己的能力獲得成績,取消她爭取獎學金考試的資格。這兩件事如何能混為一談呢? " 確實獎學金考試只是測驗申請者本身學業能力是否達到標準,跟品德無關。我也覺得校長是以報復心態 給這樣的處罰。琳所感受到更多的是不公平的挫敗感。 處罰的目的是什麼?是要讓犯錯者了解其錯為何、從而導正,尤其當處罰強度是會影響對方未來人生的時候。 從這裡開始,是讓她更想證明自己的念頭開始萌芽,而朋友們請求幫忙通過STIC考試是一個契機。 琳原始的出發點是良善的,成績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門檻,成為STIC考試的槍手不僅幫助童同學度過難關、也幫助自己籌到錢、獲得前往國外深造的機會,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獲得。 但沒想到這起事件 後來卻害另一位模範生同學,被迫錯失獎學金考試;槍手計畫露餡被抓,失去申請國外大學的資格、被學校退學。讓她真正意識到錯誤。 我覺得本片最重要的是最後琳說的那句話: 選擇是我自己。 人的一生總有可能會遇到走錯路的時候,但最後要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人生,選擇權還是在自己手中。 影片最後就在琳去STIC自首畫下句點。 但我最後最關心的還是那位洗衣店的男同學之後的狀況....。 (其實男同學跟琳的處境完全不一樣,他真的很倒楣,在沒有選擇下做選

見面真好,沒想到會再見面的緣分

要舉行國小同學會了呢! 起因是一次隨興的聊天,之後就建立了群組;雖然群組裡只有8個人,竟也舉辦了第一場(為了從美國回來的同學),12月中又會有較多人的第二場。 蕭同學五年級之後全家移民美國,小時候跟他不太熟,也許連話都沒說過,記憶中是個看起來斯文的男生(後來才知道他其實小時候很皮,事實證明我真的跟他很不熟 哈哈)。剛好要回台灣,想跟同學們聚聚回憶小時候的事情(!?關於這點 我一直很擔心 我去好像不會有什麼貢獻 這樣真的好嗎....)。 見到本人熟悉感湧現,同學們跟小時候其實差異不會太大。例如笑起來的樣子、說話的方式都給我一種"對嘛~我記得的"這樣親切的感覺。 見到了沒想到會再見面,感覺很好,期待下一次同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