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動搖多半是因為意志不夠堅定的關係。
本週將進入九月,大學即將開學,懷著忐忑的心情也逐步靠近研究所簡章發放的時期。
按規劃現在應該作品即已完成,對於建築的知識已有基本概念,確定未來想走的方向、決定目標學校及老師、推薦信、背景資料齊全的階段。過了一段時間自己摸索後,也該走出去接觸實際的學習環境。
想到要走出去,心又開始萎縮,現在才知道我還滿膽小的。了解該怎麼做、跟實際上要做的認知是兩回事。但如果沒有有跨出這一步,前面想這麼多都是白費。
從離職、發放讀書宣言,老實說我一直都是在做"斷自己退路"的路線,因為如果不這樣,不出幾日我就會因尋苟且,重回"人生何必如此辛苦"、或是"其實自己又沒那麼認真"這樣的思考舊路。對付容易猶豫的人如我,就該破釜沉舟,趁清醒的腦還在正常運作,使出必須手段。真的去看一下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過不後悔的人生。
不用管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是否就會有比起現在更好的生存條件,或是真的就像"想像中"那樣美好的結果。至少,我走過了就沒什麼好遺憾。至於畫了這麼大一個餅,有沒有能力吃完,那是拿到餅之後的問題,就不是現在要擔心的問題。
每次聽到或看到"讀研究所根本沒用",就我又開始動搖自己的動機到底對不對,方向是不是走錯、難道真的會浪費時間嗎?
身為相關科系踏進建築(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室內設計。但我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而且接觸過一些建照作業流程,所以也算吧),我對於自己在本行習得的專業知識不夠有信心,總覺得好像還缺少些什麼、我這樣想法到底對嗎?、回答問題時也沒辦法非常肯定。
這無關知識正確性,而是來源性的問題,因為對於自身角色的質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認同自己就是專業人員。唯有透過正式的學習體系,實際走過一遍,確認自己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偏差,也確認該習得的領域我確實都摸過了,才能安心。所以我一定要去讀建築的初衷在這裡。就是希望可以更扎實的在站在這個領域裡,才能安心向外拓展。
所求目的是不同的,別人說什麼根本不用管他。
而且都還沒進到建築的環境就開始自顧自擔心各種問題是不是太早了。
沒錯!!!擔心個屁,先把預定進度補上再說吧!
爬文看滿多前輩建議一定要去想讀的學校旁聽主軸課程,更接觸現實面,一方面可以利用上課的作業補充作品集。依我現在的情形而言,10月左右必須作品集完稿寄送,9月開學,若要實作一般都是10月之後的事,所以課堂作業應該趕不上我的時程。但是可以直接聽教授開講、感受氣氛,倒是能讓自己更進入狀況。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該去哪裡上課好?
其實我最近讀隈研吾的<新建築入門>,覺得未來建築走向應該是:
1.如何與自然共生共存
2.應用科技現況建築的可能性
所以最近滿火紅的概念是"地景建築"、"自然建築"、"綠建築、節能設計"、"數位建築"..等。而我比較感興趣的議題是綠建築,例如:透過開口部的設計讓室內空間成為風的通道、引進自然光線照亮室內空間之類。
有考慮過大學的通識課程,看了一下覺得好不是非常適合我現在的狀況。是不是去參加台灣建築中心的課比較好?
本週將進入九月,大學即將開學,懷著忐忑的心情也逐步靠近研究所簡章發放的時期。
按規劃現在應該作品即已完成,對於建築的知識已有基本概念,確定未來想走的方向、決定目標學校及老師、推薦信、背景資料齊全的階段。過了一段時間自己摸索後,也該走出去接觸實際的學習環境。
想到要走出去,心又開始萎縮,現在才知道我還滿膽小的。了解該怎麼做、跟實際上要做的認知是兩回事。但如果沒有有跨出這一步,前面想這麼多都是白費。
從離職、發放讀書宣言,老實說我一直都是在做"斷自己退路"的路線,因為如果不這樣,不出幾日我就會因尋苟且,重回"人生何必如此辛苦"、或是"其實自己又沒那麼認真"這樣的思考舊路。對付容易猶豫的人如我,就該破釜沉舟,趁清醒的腦還在正常運作,使出必須手段。真的去看一下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過不後悔的人生。
不用管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是否就會有比起現在更好的生存條件,或是真的就像"想像中"那樣美好的結果。至少,我走過了就沒什麼好遺憾。至於畫了這麼大一個餅,有沒有能力吃完,那是拿到餅之後的問題,就不是現在要擔心的問題。
每次聽到或看到"讀研究所根本沒用",就我又開始動搖自己的動機到底對不對,方向是不是走錯、難道真的會浪費時間嗎?
身為相關科系踏進建築(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室內設計。但我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而且接觸過一些建照作業流程,所以也算吧),我對於自己在本行習得的專業知識不夠有信心,總覺得好像還缺少些什麼、我這樣想法到底對嗎?、回答問題時也沒辦法非常肯定。
這無關知識正確性,而是來源性的問題,因為對於自身角色的質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認同自己就是專業人員。唯有透過正式的學習體系,實際走過一遍,確認自己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偏差,也確認該習得的領域我確實都摸過了,才能安心。所以我一定要去讀建築的初衷在這裡。就是希望可以更扎實的在站在這個領域裡,才能安心向外拓展。
所求目的是不同的,別人說什麼根本不用管他。
而且都還沒進到建築的環境就開始自顧自擔心各種問題是不是太早了。
沒錯!!!擔心個屁,先把預定進度補上再說吧!
爬文看滿多前輩建議一定要去想讀的學校旁聽主軸課程,更接觸現實面,一方面可以利用上課的作業補充作品集。依我現在的情形而言,10月左右必須作品集完稿寄送,9月開學,若要實作一般都是10月之後的事,所以課堂作業應該趕不上我的時程。但是可以直接聽教授開講、感受氣氛,倒是能讓自己更進入狀況。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該去哪裡上課好?
其實我最近讀隈研吾的<新建築入門>,覺得未來建築走向應該是:
1.如何與自然共生共存
2.應用科技現況建築的可能性
所以最近滿火紅的概念是"地景建築"、"自然建築"、"綠建築、節能設計"、"數位建築"..等。而我比較感興趣的議題是綠建築,例如:透過開口部的設計讓室內空間成為風的通道、引進自然光線照亮室內空間之類。
有考慮過大學的通識課程,看了一下覺得好不是非常適合我現在的狀況。是不是去參加台灣建築中心的課比較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