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圖輯隊看到一篇文章:
"「前世今生」或許真的其來有自,動物對特定事件的反應會遺傳到後面好幾世代!"
有其父必有其子 基因讓記憶在世代間流轉
上一代受到的印象深刻的記憶會透過DNA紀錄,並遺傳給其後代。尤其是創傷、焦慮症、恐懼症等等的記憶。
而與此相關的理論為1980年提出的「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人們受環境影響DNA並流傳在世代中,所以 遇到"不知為什麼對某件事特別反感",可能是受基因影響緣故。
而什麼是表觀遺傳學,節錄如下:
"「前世今生」或許真的其來有自,動物對特定事件的反應會遺傳到後面好幾世代!"
有其父必有其子 基因讓記憶在世代間流轉
上一代受到的印象深刻的記憶會透過DNA紀錄,並遺傳給其後代。尤其是創傷、焦慮症、恐懼症等等的記憶。
而與此相關的理論為1980年提出的「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人們受環境影響DNA並流傳在世代中,所以 遇到"不知為什麼對某件事特別反感",可能是受基因影響緣故。
而什麼是表觀遺傳學,節錄如下:
傳統孟德爾遺傳學說,對於解釋性狀的不同表現,其原因是因為控制性狀的基因型不同,而造成性狀在表現型上有所差異,然而這個解釋無法說明,一個多細胞生物其細胞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及基因型,卻具有各式各樣不同表現型的細胞,例如肌肉細胞、神經細胞、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決定這些細胞種類的不同不是DNA序列或基因本身,而是基因表達模式的不同,且在細胞世代之間,基因表達模式可藉由細胞分裂遺傳至下一代的細胞。
研究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亦即在相同的DNA序列下,透過調控基因活性的機制,所引發具有遺傳性且穩定、長期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就是「表觀遺傳學 (epigenetics)」。
從20世紀70年代起,研究者就已經知道,在每個細胞核內緊密纏結的DNA鏈,需要一些額外的東西來精確地告知它們,哪個基因需要轉錄,是要成為心臟細胞、肝臟細胞,還是腦細胞。
甲基(methyl group)便是額外因素之一,它是有機分子的常見組分。甲基就像食譜中的占位符,連接到每個細胞內的DNA上,使它只選擇特定細胞的蛋白質所必需的菜譜——或者說基因。由於甲基是連接到基因上的,位於DNA雙螺旋編碼的旁邊,卻又相對於它們獨立存在,因此這個領域被稱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它的英文名來自於前綴epi-(希臘語,意為“在什麼之上的,外部的”)。
行為表觀遺傳學的機制不僅僅作用於缺陷和弱點,同時也作用於力量與忍耐力。
人們為了繁衍、生存,生活中的各種經歷都是一種學習,並透過遺傳使下一代更適於生存。
留言
張貼留言